不久前文章聊到,做 12 組 tabata ,
洛克我目前最快紀錄 22:36.54

前幾天,我呢,盡量地? 使盡 洪荒之力?
結果 12組、卻花了我 31:45.65 才完成

同樣一個人,都是我。完全一樣的動作,
完全一樣的組數,怎麼狀態差距這麼巨大?

如果沒有大量地去做同樣的事情,
(像我過去這幾年來每天每天我都做同一組 tabata )
並且詳實去紀錄,我們其實很難真正理解,
同一個人的狀態的差距,原來是那麼地大。

近乎 40% 的表現差距!

許多書籍文章都在探討,如何理解自己。原因很簡單,越理解自己的人呢,生活中各種選擇就會越趨於成熟、越可能接近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

理解自己有很多種面向。我是一個吉他教練,
我更傾向從 : 我怎麼去量化我的努力

這個層面來理解自己。

如果不能夠透過 實作、有效地記錄,
確切地理解自己狀態。原來我這樣的肌力,
有可能在狀態好的時候表現出 22:36.54
也有可能在狀態差的時候,掉到 31:45.65 ,
total 1356 秒 或者 1905 秒差別,
以最快速為基準,這是慢了 40 %

#慢了 40%

很關鍵

我可不可以合理懷疑,我的最佳狀態,
跟最糟狀態,精力、集中力、思考能力、
反應速度等等綜合,差距可能
來到 30 %~50 % 不等。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我專注於理解自己。
這是我的數據。

好,比如,抓一個 30 % ,這代表我練習吉他,
在精神極好狀態下 一小時是一小時。

但精神不好狀態,一小時練習,
也只發揮了 40 分鐘效果。

我以為我練了一萬小時,但實際上,
就效率而言,萬一進行長久的低效練習,
其實我只練了六千小時。

這就是狀態好跟不好的差別。

#你的一萬小時實際上也許只值五千甚至更少?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只要數字拉大、時間拉長
就沒有太大差別了!

比如說如果只比較一百小時差距很大,
但若比一萬小時、十年來看,
就不會有太大差別

不!!!!! 我認為差別很大。

好比我以每天做運動自己 vs 每天堅持不做運動自己
我覺得在不同精神水平下,練琴效率會差很多

或者飲食,
每天規律低碳飲食 vs 隨便爽吃人生就是爽至上吃法

以我經驗,練琴效率也會差很多。不!飲食甚至會影響到能不能夠每天維持練琴紀律!一旦吃得太豐盛頭昏眼花我就只想做些看電視追劇等不消耗腦力事情 哈

所以會影響到 #狀態
的生活要素都會是我納入考量的因素。

睡眠、飲食、運動、情緒……
每一樣讓我的效率掉 15 % ,
又有幾個 15 % 可以扣呢?

如果我們探討的不是練琴,
是工作,那我們又想要用什麼樣的
精神跟狀態,去面對工作呢?

所以任何的練習,一定要做好紀錄。
只有真確紀錄、才能讓我們客觀地
盡可能的接近事實。

接近事實、決策才會有好品質。
練習才會有好的效率

共勉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orock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