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臉書上看到朋友分享有趣的議題,
就是 : 「學吉他有出路嗎?」

如果有學生問我,
「學吉他有出路嗎?」
我想,那都算很有禮貌的問法!

從小到大,我們可沒少聽別人質疑說
「練吉他有出息嗎?」

哈哈哈~
(當然事在人為、音樂人有出息的可多了!)

~ 學吉他有沒有出路 ~
每個人,以自己生命經驗差異,
自然也會產生很多不同看法,好比

a. 當然沒有、多問的
(可能真心 or 或許開玩笑 or 上萬字體悟難以具述?)

b. 為什麼學什麼都要先問出路?
(就學啊、何必那麼功利呢?)

c. 就興趣啊、開心就彈如此而已

d. 在台灣當吉他手沒出路
(在國外好像也沒有!? 哈)

-----------------------------------------------------------------

我感覺,台灣某種社會意識主流認定
#靠彈吉他吃飯超級超級有夠難

顯然,這背後含意是,假設某人每天練琴四小時、並持續地投入十年光陰練習吉他,最後這個人要倚靠吉他吃飯這件事情,達成率或許只有 0.1 % 不到。

基於、千分之一機會、太低迷、太慘淡。每一個立志想靠吉他吃飯的人,一千個裡面,只有堅持到最後那一個成功了!

因為成功機率極低,所以超級有夠難。

***************************

那我們來反思一下,不要靠吉他啦
選擇靠當工程師吃飯、容易多了吧!?

好比我是中山電機畢業的,我的每個大學同學畢業後投入科技產業。運氣好點進好公司有年薪兩三百萬,運氣再不好認真找一下年薪百萬不難!運氣再怎麼差只要願意做都一定有工作。

*成功率百分百、
*高薪率至少有五到七成

這就是所謂的 相對容易達成的好選擇!
有好出路的好選擇!

#但真的是這樣嗎?

這是站在所有中山電機畢業生角度。

如果時光再倒退多點,回到我的國中生涯呢?
(抱歉為了舉真實例子 這邊我難免需要凡爾賽一下)

舉我自身例子。我國中畢業的時候,考高中聯考分數,是全校第九 (我們學校一整屆畢業生約略有一千人左右),我考進台中市的第二志願高中。我們國中共有兩個人考進這間高中。

回到我校排第九,我聯考成績簡單算第十好了是,千分之十。

上到第二志願的高中之後,我高三時,模擬考分數大約都在班上前 20 % ,這代表千分之十到了第二站,還要再贏過之中的 80 % ,也就是千分之二。

我後來上了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如果我的大學同學裡面有一半進到年收入 150萬以上的 「稍微比較高薪」工作。

千分之二,到了第三站還要對半砍,整體的 "高薪成功率",不也是千分之一嗎?

( Timing 是一個很重要的區隔點、不同時機點投入園區收入截然不同、不同公司的風景更是超巨大的不同、這邊就先不深入探討 )

----------------------------------------------------

三年國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兩年研究所,12年努力,我每天學習念書,又豈止四小時。

回到國中作為起跑點,找到一份年薪不錯工作,這樣算一算,不也是千分之一成功機率嗎? (當然這是很概略)

而且每天念書平均都超過四小時耶。加上上課時間,平均每天十小時差不多吧!那是每天練琴四小時的 2.5 倍 的努力分量耶~

認真每天練吉他四小時,練十年會有多強? 認真練過的人都知道。演奏功力絕對夠格當一個吉他老師了!
(要專心練不是隨意練喔)。
(不過那也僅只演奏能力、要當吉他老師還有很多其餘能力要鍛鍊喔)。

那我們還可以說 「從 12 歲開始,就立定志向長大後要當工程師,絕對是比當音樂人,更容易的方向嗎?」。

這之間有好多好多挑戰的。

1. 未必能念、未必喜歡念
2. 即便好學校畢業未必能進好公司
3. 進好公司未必熬得住高工時高壓力
4. 敖得住未必熬得久 (像我就熬不久啊)
5. 熬得久未運氣好 (像我也被資遣過)

選擇當工程師好,還是選擇靠吉他吃飯好?

表面上比較起來,好像大家都非常理解,哪一個選擇更務實!

但其實,一般人看待這兩件事情角度,都想得太過淺層了!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完全沒有意義。

資本主義社會任何一個位置工作,都是競爭的結果。不同公司之間彼此競爭、不同部門之間競爭、同事之間也競爭。

如果教吉他,真的超級好賺又容易,就會很多人擠進來這產業,一直不斷殺價競爭、直到這產業不賺錢了、發展成熟;接著就會被視如雞肋。(想想現在還有人說送外賣很好賺嗎? 開 uber 很好賺? 不也都曾經是風行一陣嗎?)

哪一個產業不是這樣?

持平來看,除了極少數的「初期紅利時期」,那些在風口上豬也能飛的時期之外,大部分的工作、機會背後的本益比 (投入成本 vs 最終收益 ),都不會差太多的。

覺得靠自己小聰明就可以翻轉的,最後千算萬算,還是都差不多啦!(撇除一些極度極度幸運或者即不幸特殊案例喔!我們是說合理的大部分狀況)

很多成本只是晚一點吐出來所以看似划算。好比那些很有出席的工作,所要承受的壓力導致的各種身體心理的健康成本、損失的家庭時間成本、生活平衡成本……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早點還或晚點還差別而已。

-----------------------------------------------------

結論

1. 捷徑是通往目標 最遠的路。想要扎扎實實地考實力賺錢,就扎扎實實累積實力,別無他法。找那個領域成功的、有實力的人詢問、他們是怎麼累積實力,他們怎麼看待實力在未來實用的可能性。

2. 什麼產業都有競爭、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在競爭中存活下來。能存活下來就是,別人撐不住你還撐著而已,真的就這樣而已。別人不練了你還練著!

3. 根本不存在那種最美好的賽道、一上去之後就肯定一帆風順、快意人生……哪個賽道好,一堆人就馬上就擠進來、一下子又競爭血汗起來

4. 任何賽道都有大量的放棄者失敗者,並不是只有音樂、或工程師路上才這樣。放棄的另一面也是美好的,放棄的另一面是 「尋找另一個更美好的可能」。

5. 規劃十幾年後要做什麼工作? 我連我的工作明年還在不在都不知道,還說十幾年後哩!遠方事情可以稍微想一下、規劃那麼遠就免了吧!

6. 另一面,不論科技業或音樂圈、學歷普通但後來混得風生水起的也都大有人在喔~ (趕緊加註說明一下 哈哈哈)

最終,祝福大家,都能順利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

心靈層面上、現實經濟上、或吉他造詣上,都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orock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