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與努力,究竟哪個更重要? 相信天賦的覺得努力無法超越天賦,所以天賦更重要。相信努力的覺得努力可以彌平先天差距,所以努力更重要…
也有種討喜說法,天賦跟努力,都不重要,熱忱最重要。但這種說法可能忽略,三個要素並非獨立的;三要素彼此間是相互依存的。(因為有點點天分 所以容易獲得成就感、願意投入努力、接著產生我對這個蠻喜歡有熱忱的感受……)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選什麼領域去努力,思考自己在所謂的天賦、投入的努力、與喜愛的熱忱熱情之間思索著、拉扯著、迷惘著… 想要有好的決策品質,首先,務必釐清,什麼是努力? 什麼是天賦? 什麼又是熱忱?
*「天賦」。一個12歲孩子在彈吉他這件事情展現驚人天賦,那他在12歲前如果投入了3000小時練習吉他,這3000小時能不能算在努力? 所以他的天賦,其實是「努力」經營出來的嗎?
*「努力」,也不是個很容易定義的詞彙。很艱苦地練著基本功,每分每秒都有點難熬,但仍咬緊牙根繼續練習,這算是「努力」對吧? 那麼,一定要帶有「某種程度以上的痛苦」才稱得上「努力」嗎?
我很喜歡彈吉他,我很享受掃弦這個技法,那我在開心地彈著有掃弦的樂句的時候,我超開心,沒有夾帶痛苦跟忍耐的。我彈了 30分鐘,從頭到尾都感覺很享受,所以,我「玩樂」了30分鐘、而不是「努力」了 30 分鐘??? 玩樂過程對於進步,也可能有些助益的,對吧? (所以常有那種學霸、可能不知不覺在某種情境培養出了極強閱讀能力、他覺得自己都沒有刻意練習就很能閱讀啦…… 但真的是沒有努力過嗎? 還是只是他自覺沒有在努力 、但其實有呢? )
*至於「熱忱」,假如我超喜歡玩線上遊戲,能不能說我對線上遊戲很有熱忱呢? 哪裡怪怪的? 喜歡吃美食,那我就應該要做食物評測員,或者做美食評論家? (幾乎沒有人不喜歡美食吧?)。我們幾乎都喜歡碳水、喝可樂、喜歡出國旅遊、喜歡看電影…這些會讓我們分泌多巴胺的事情,能否代表我們對這件事情有熱忱呢?
大部分人對熱情很嚮往,因為它彷彿代表一種 無止盡的心流,一直一直投入在喜歡的事物裡面,是很舒服的感覺。
但,投入過程,是不是代表,我們在過程中也有所努力呢? (回到了上面問題,哈,要有痛苦才是努力、心流裡面好像 只有平靜、沒有痛苦? )
關於熱忱,我彈奏吉他超過 33 年體驗,我想,或許可以這麼定義「熱忱」 :
1. 你願意付出大量,甚至是難以想像的巨量的努力 (其中包含可能開開心心的玩樂、也包含需要刻苦地忍耐地練習…),數千小時、甚至上萬小時。
所以當你問一個已經彈奏三萬小時吉他的人,他過往彈奏吉他的分分秒秒都是愉快的嗎? 這問題就像問一個已經吃過 五千顆便當的人,你滿意你過去吃過的便當的菜色嗎? (光是一個三色豆可能就有芬好吃的難吃跟爆難吃… XD)
很難回答對吧!但他都吃了五千顆便當,還堅持餘生要繼續吃便當,就知道他真的對吃便當很有熱忱了!
2. 當付出了持續性的努力之後,可以轉換成某種自己想要的價值 (金錢價值、意義性價值、滿足價值、自我肯定價值…whatever) ,因為這些被轉換出的價值,讓我們願意繼續回到那些艱難的練習,繼續地磨
3. 你可能會喜歡它一陣子、討厭它一陣子、又喜歡它又討厭它,直至確立你的生命與它的連結。
4. 也有些專家認為「心流」,心無旁鶩地,沉浸其中是熱忱、熱情一個重要標誌。我相信是的,但恐怕在我們練習的日常中,未必能夠頻繁地體會到這種美好。也會有練到很煩躁的時候,哈哈~
漫長的吉他練習歲月讓我理解到,我們需要投入一段不短時間的努力,才能夠慢慢去、逐漸地去歸納統整,有沒有將這件事情經營到,感受到熱忱或熱情這樣的結論。所以我認為熱忱應該是經營後的結果,而不是一開始就能發掘熱忱。
(一開始新鮮感大多是多巴胺效應,應視為興趣、娛樂等等,並非是熱忱之所在)